更新時間:2023-02-25 16:32:14點擊:
“媽,媽,我考上北京大學了!我考上了咱們這個縣的第一名!”
1980年7月,廣東湛江官湖村的年輕小伙陳生,拿著錄取通知書沖回家中,告訴了母親這個好消息。
他是這個貧窮落后的村子里,第一個考上大學的孩子,他的未來將有著無限的可能。
陳生有信心,他會憑借自己的本事,改變一家人的命運,甚至改寫官湖村的命運。
然而,聽到了這個消息后,母親臉上驚喜的神情轉瞬即逝,隨即被濃重的憂愁所取代。
北京大學當然是數(shù)一數(shù)二的好學校,可是那里離他們的小村莊實在太遠,兩千多公里的距離難以想象,光是路費她都難以湊齊。
陳母算了算手頭的積蓄,臉上的憂愁逐漸轉為了絕望。
但是,如果因為家庭條件拖累了兒子上大學的腳步,她可能會因此而悔恨終生,一時之間,陳母有些不知所措。
陳生最終能否走出村莊,走進大學校園?他之后的人生又會是什么樣子?
上世紀80年代末期,在湛江市市委擁有一份穩(wěn)定工作的陳生,萌生了辭職的想法。
身處東南沿海地帶,他直觀地感受到了改革開放,給中國經濟帶來的影響。
隨著沿海城市開放力度的不斷加大,越來越多的資本被吸納到城市之中,因此那段時間經濟發(fā)展越發(fā)活躍。
在這樣一個大環(huán)境下,陳生身邊的朋友陸陸續(xù)續(xù)把握住機會,通過經商的方式,身價個個都成倍地增長,眼看著兄弟們個個都過上了好日子,陳生也終于坐不住了。
他不由得產生了一個冒險的想法,辭職下海。
不過,他的這個想法并沒有得到家人的支持。
陳生現(xiàn)在的工作堪稱鐵飯碗,能夠給他的基本生活提供最穩(wěn)定的保障。
不過,這也就意味著陳生每個月,只能拿到一份并不可觀的死工資,而如果有魄力進入商海,他便擁有了扭轉現(xiàn)在的生活水平的機會。
所以盡管家人不同意,他還是毅然決然地向單位提出了離職。
既然要經商,首先應該做的就是市場調研,從而確定自己經商的領域。
陳生花了很大一部分時間和精力在調研上,了解到了當前城市居民,對于反季蔬菜的需求一直非常旺盛。
于是1990年,他便把售賣反季節(jié)蔬菜定位了自己最開始的工作計劃。
通過賺取差價,陳生賺到了經商路上的第一桶金。
而后,他又利用這筆錢,將自己的生意規(guī)模不斷擴大,甚至還租下了面積非常廣闊的土地,搞起了自己的種植業(yè)。
陳生在這個領域獲得了巨大的成功,百萬利潤唾手可得,他也成功實現(xiàn)了經濟階層的跨越。
不過,他天生就是一個喜歡折騰的人,在這個領域做出的成就之后,他又想轉戰(zhàn)下一個領域。
三年后,陳生抓住了國家房產政策改革的機會,開始做起了房地產生意。
做這一行的人需要十分廣闊的人脈,而陳生也利用自己先前做反季節(jié)蔬菜生意時,積攢下來的人際資源,達到了為新事業(yè)拓寬市場的目的。
有個陳生曾經的老客戶,原本跟他合作的是反季節(jié)蔬菜批量訂購的生意。
而現(xiàn)在看到陳生轉戰(zhàn)房地產,客戶也非常支持,當即介紹朋友,幫助陳生完成了好幾筆數(shù)量非??捎^的訂單。
此時的陳生已經在商海中初現(xiàn)鋒芒。
不過,他的事業(yè)高光還沒有到來,接下來的“天地壹號”,才真正讓他攀上了企業(yè)家的頂峰。
1997年,陳生創(chuàng)立了自己的飲料品牌,天地壹號,說起來,創(chuàng)立這個品牌最初的想法還是來源于日常生活中的體驗。
他從旁人的飲料混合中得到了靈感,于是便開始思索一個問題:
我為什么不能自己打造一種口味獨特的飲料?如果有混合風味的飲料出現(xiàn),那么它一定可以在當前的飲料市場中獨占鰲頭。
帶著這樣的想法,陳生開始了新領域的探索,并且也收獲了巨大的成功。
這個品牌最開始是在廣東內部流行,漸漸地,隨著物流行業(yè)的發(fā)展,天地壹號也陸陸續(xù)續(xù)地出現(xiàn)在了其他城市的百貨商場貨架上。
這個飲料品牌和它的口感,甚至一度成為了90年代末的時代記憶,陳生的事業(yè)版圖也隨之擴展,并發(fā)展出了其他的衍生產業(yè)鏈。
到2003年,他的事業(yè)總產值就已經達到了數(shù)十億,這份身價讓他成為了廣東企業(yè)家中首屈一指的人物,也給他帶來了數(shù)不盡的鮮花與掌聲。
不過,陳生并沒有在繁華世界中迷失自我,他始終還記得自己的初心,這份初心來自于他的家鄉(xiāng),來自于曾經給予過他最大幫助的父老鄉(xiāng)親。
陳生說過:
“如果沒有各位老鄉(xiāng),我就沒有辦法走進大學校園,如果沒有辦法讀大學,我也不可能成就今天的事業(yè)?!?/span>
父老鄉(xiāng)親們對陳生的幫助,始終被鐫刻在陳生的家鄉(xiāng)記憶當中,想到鄉(xiāng)親們,陳生也不由得陷入了自己的回憶里。
1962年,陳生出生在廣東湛江的官湖村,當時的廣東還特別貧窮落后,官湖村更是貧窮地帶當中的貧窮村,可想而知,在這里生活的村民們日子有多難過。
陳生的父親在他很小的時候便去世了,他對父親的記憶也相當模糊。
從小到大,是母親一個人承擔起了養(yǎng)家的重任,費盡心血地把他們兄弟幾個養(yǎng)大。
到了上小學的年紀時,陳生也已經很懂事了,他非常清楚自家的經濟情況,也明白自己很有可能與學校無緣。
可他沒想到,開學前一天晚上,母親竟然為他縫制了一個新的背包。
母親說:
“咱們家雖然窮,但是再窮不能窮了孩子,你的哥哥都能去讀書,媽也不可能不讓你去。”
“媽媽拼死拼活也得把你們供出來,因為只有讀書才能有大出息,你要好好聽話,好好學習?!?/span>
正是因為讀書的機會來之不易,所以陳生才分外珍惜。
1979年,陳生報名參加了高考,但由于基礎薄弱,所以他這一年的成績并不理想。
回家之后的陳生垂頭喪氣,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里都沒有再碰過書本,他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了幫母親勞作上,可他心中還是隱隱有著不甘。
一天晚上,他對著自己拷問:
“難道我這一輩子就只能這樣嗎?我真的沒有能力和勇氣再試一試了嗎?”
第二天一早,陳生跑到母親面前,對母親說:
“可不可以再給我一次機會?我一定會加倍努力,我想再參加一次高考,我不相信我的水平到這兒就為止了?!?/span>
陳母對兒子的決定自然是萬分支持,她從不會仗著母親的身份對孩子們的命運指手畫腳,她給這個家提供了一個堅實的后盾。
而在母親的庇護下,陳生全心全意地努力了一年,1980年6月,他再次走進了高考考場。
這一次,準備充分的陳生沒有讓大家失望,他的分數(shù)是所在縣的第一名,并且他在七月份成功拿到了北京大學經濟學專業(yè)的錄取通知書。
他滿懷激動地跟母親分享了這個令人喜悅的消息,可母親在短暫的驚喜之后,卻變得愁容滿面。
這個家實在太窮了,窮到沒有辦法拿出陳生上大學的路費。
母親覺得愧對兒子,自責地說道:
“都是媽沒用,你好不容易考上了這么好的大學,媽現(xiàn)在竟然要為路費為難。”
懂事的陳生并不愿意成為這個家庭最大的負擔,所以他甚至考慮放棄通知書,不讀大學也沒關系,他一定還有別的出路。
聽聞陳生被錄取的消息時,熱心的父老鄉(xiāng)親們都上門祝賀,而看到陳母憂愁的面容,聽到她解釋的話語,大伙兒也產生了一股感同身受之情。
村里的書記在最關鍵的時候站了出來,他說:
“咱們村第一個名牌大學的學生,可不能就這么荒廢了,咱們給陳家湊湊錢,一分一毛都行,我就不相信,我們不能送這個小伙子走出去?!?/span>
村民們受到感召,紛紛拿出了自家為數(shù)不多的積蓄,有人捐一分,有人捐一毛,還有人捐出了五毛的“巨款”,要知道,在這個村子里,有人可能一個月也掙不了一塊錢。
在大家的合力幫助下,陳生拿到了21塊錢,這些錢凝聚著鄉(xiāng)親們的心血,也承載著大家對他的關心和愛護。
他拿著錢走出了村口,心里暗暗發(fā)誓,總有一天,他一定會回報父老鄉(xiāng)親。
進入大學校園,陳生格外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學習的機會,在別的同學們把時間花在社交和課外生活上時,他卻在圖書館通宵達旦。
1984年大學畢業(yè)后,陳生憑借優(yōu)異的成績,先后考取了廣州市委和湛江市市委辦公室的職務,后來,他便下海經商,取得了巨大的成功。
正是因為鄉(xiāng)親們給他提供了上大學的機會,他才會一直把這份恩情銘記于心,并且在自己出人頭地后時刻記掛著家鄉(xiāng)。
在實現(xiàn)了一定程度的經濟積累和資源收集之后,陳生便把他的目光投回了官湖村。
雖然整個社會的經濟水平已經實現(xiàn)了飛速提升,但是官湖村的貧困帽子,還沒有徹底摘下,而陳生要做的,便是幫助自己的村莊擺脫貧困。
在回家進行了幾次調研之后,陳生意識到,整個官湖村的兒童入學率和教育水平都是相對落后的,如果要實現(xiàn)持續(xù)性發(fā)展,那么他首先應該解決的便是村里的教育問題。
所以,陳生選擇以出資的方式,協(xié)助村中優(yōu)化和新建幼兒園、小學等基本的教育場所。
不僅如此,他還在村里修建了閱讀屋、自習室,幫助孩子們實現(xiàn)課外的學習發(fā)展。
在幫助鄉(xiāng)親們提升經濟收入水平這個方面,陳生受到了一句話的指引:
授人以魚,不如授人以漁。
他并未直接向村子里捐錢,而是選擇用手中的錢,去扶持村莊的本地特色產業(yè)發(fā)展。
比如說,這里的果樹種植就是一個經濟效益十分可觀的產業(yè)領域。
在此之前,村民們空有土地,卻并沒有掌握大規(guī)模種植果樹和建設生態(tài)產業(yè)園的技術,所以并未實現(xiàn)種植業(yè)集群發(fā)展。
而現(xiàn)在有了陳生引入的資金和資源,這個產業(yè)便得到了關鍵的發(fā)展機會,村民們有了自主發(fā)展的空間,有了可以賺錢的技術,生活自然也會越過越好。
更重要的是,陳生還在第一時間考慮到了鄉(xiāng)親們的住房問題,為了將整座官湖村建設為生態(tài)產業(yè)村落,他在村莊里修建了兩百多棟別墅。
陳生告訴過村里的領導:
“是鄉(xiāng)親們一分錢一毛錢地湊,才給我湊出了大學的路費,現(xiàn)在,該到了我回報大家的時候了,我會給每個人送一套別墅,感謝他們當初對我的恩情?!?/span>
村民們最開始聽到陳生的這個想法時,大家其實都不太敢相信,當年送他出門讀書,人們其實并沒有想過要什么回報。
大家的心思特別淳樸,只是想要把這位唯一的大學生,送上他該走的道路上而已。
當陳生的別墅群開始動工時,鄉(xiāng)親們才終于意識到他并不是在開玩笑,一時之間,大家的心情都十分復雜,同時也對陳生充滿了感激。
38年后,2018年5月的一天,經過一次公平公正的抽簽儀式,官湖村的父老鄉(xiāng)親,都領到了屬于自己的那棟別墅。
大家伙兒住進了新房子,官湖村也會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越來越好。
陳生是被鄉(xiāng)親們凝聚起來的愛心送出村莊的,他也因此有了實現(xiàn)人生飛躍的機會。
當他出人頭地后,他也始終牽掛著家鄉(xiāng)的村莊,牽掛著村子里的老老少少。
他扶持的產業(yè)、他修建的學校、他送出的別墅、其實都是對當年那份愛心的反哺。